金属

freestyle源于马丁路德金摇滚

发布时间:2022/10/5 13:11:20   
天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423/6185580.html

从《中国新说唱》到《乐队的夏天》,如今的音乐节目越来越多元化了。这年头,不懂点音乐知识,似乎都没法和朋友一起玩了?不用担心,收下这份最强音乐百科,保准你也能制霸朋友圈!

01

基督教音乐

教堂里的音乐能跟现代音乐无缝衔接?

如果要追溯源头,今天几乎所有音乐风格都会指向基督教音乐。所谓基督教音乐,就是基督教为了宣传其教义而使用的音乐。其中有些是纯音乐,有些带歌词,且歌词几乎都是从《圣经》当中摘抄、改编再发散后的创作。换句话说,如果不是从《圣经》里找主题创作的音乐,就不能叫基督教音乐。

今天,基督教音乐已经和现代音乐无缝衔接了。比如用朋克(Punk)的方式去唱《圣经》里的故事,就是基督朋克摇滚;用说唱去唱《圣经》,就是基督嘻哈。

为什么会诞生这些奇怪的音乐呢?这些音乐和教堂的氛围似乎并不沾边儿啊?

简单来讲,其实就是为了给年轻人传教。比起教堂里传统唱诗班的音乐,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朋克、嘻哈(Hip-Hop)。就像是换一种形式去传播传统文化。这一点和央视做过的一个节目《经典咏流传》有点儿类似,那个节目找王力宏用流行音乐的方式唱《三字经》,这样传播《三字经》,比硬背更有效率。

比如,有一个乐队叫P.O.D.,他们的音乐风格就是典型的基督新金属。年他们出过一首歌,名叫《和现在说再见》(GoodbyeforNow),在里面参与伴唱的,有当时年少尚未成名的凯蒂·佩里(KatyPerry)。

02

福音音乐

穷则生变的ACappella

福音音乐,其实就是从黑人嘴里唱出来的基督教音乐。

说起它的历史,基本上可以追溯到美国人买非洲黑人当奴隶的那个年代。为了方便和主人交流,黑人要学习语言,教材就是简单的基督教音乐。后来黑人发展出了自己习惯的演唱方式,可能带点儿口音,可能旋律有点儿怪,但是语言的确都是英语,白人也就没多加批评。后来就形成了福音音乐。

福音音乐是一种没有乐器演奏的基督教音乐,原因不是遵从原教旨,而是因为黑人没钱,买不起乐器,主人淘汰下来的也不给他们,所以只能跺脚打节拍加清唱。这种行为后来被归纳为一个词,叫ACappella,也可以直接音译为“阿卡贝拉”。

虽说福音音乐应该是属于黑人的音乐,但是被黑人最广为传唱的那首福音歌曲是白人写的,而且他不是普通的白人,而是一个贩卖黑奴的白人,叫约翰·牛顿,是一个诗人兼牧师。他48岁那年写出了AmazingGrace,中文一般译作《奇异恩典》。

在所有版本的《奇异恩典》中,我比较推荐美国乡村“老炮儿”约翰尼·卡什(JohnnyCash)演唱的版本。这是他唱给已故的哥哥的,对这位哥哥,约翰尼·卡什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是他小时候玩拉大锯扯大锯的时候不小心把哥哥锯死的。

当然,这首歌全世界公认最知名的版本可能是另外一个,即“福音女皇”马哈丽亚·杰克逊(MahaliaJackson)演唱的版本。

03

嘻哈

被吴亦凡带火的Freestyle

竟然是马丁·路德·金发明的?

年,一档足以载入中国音乐史册的节目——《中国有嘻哈》横空出世,让嘻哈这种小众文化被大家所熟知。

一时间,大家都疯狂了,几乎“半个娱乐圈”的人都加入了这场音乐的狂欢,人们甚至没有想到,这种狂热会在未来的娱乐圈掀起如何的“惊涛骇浪”。

随着这个节目一同火的,还有一个名词——Freestyle(即兴说唱)。

也许你对没看过这个节目,但你一定在网络上见到过这个表情包。

导师吴亦凡凭借一句“你有freestyle吗?”,火遍了全网,网友纷纷玩起了这个梗,也顺便为这个节目加了一把火。

可以说吴先生在推广嘻哈文化上,功不可没。

但要真正说起freestyle的老祖宗,还得是马丁·路德·金。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那个黑人民权运动先驱。

还记得刚才提到的“福音女皇”,马哈丽亚·杰克逊吗?

她当年非常崇拜金先生,也没少帮金先生的忙,经常为金先生的演讲担任暖场嘉宾。

年的8月28日,等到金先生的演讲快到结束的时候,马哈丽亚·杰克逊突然在台下喊了一句:“跟他们说说咱的梦想!”

听到这句话,马丁·路德·金放下了原本拿在手里的稿纸,开始就“梦想”发表了一番即兴演讲。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有一个梦想。”这段即兴演讲成了20世纪流传最广的一个演讲,就是大名鼎鼎的《我有一个梦想》。

而此时,嘻哈音乐刚刚诞生,金先生一下就成为了底层黑人的偶像,黑人向他学习如何张嘴就来。这个张嘴就来的本事,就是我们常说的“freestyle”。

所以在嘻哈文化中,有一个说法:嘻哈起源于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是世界上第一段freestyle。

04

蓝调音乐

唱片店里的黑白两界

蓝调音乐也是黑人音乐,最早就相当于黑人的劳动号子。

当时美国卖唱片的人只给音乐做两种分类——黑人音乐和白人音乐。黑人音乐被称为“蓝调音乐”,白人音乐被称为“乡村音乐”。

在白人看来,蓝调音乐等同于“白人不宜”的音乐,那感觉就如同“少儿不宜”这个词一样。可是,越不宜越好奇,于是白人也慢慢开始接触蓝调,虽然接触的时候总有一种做贼的感觉。

的确,在那个年代,白人想要大大方方听黑人音乐,是要受到批评的。就好像一个古典音乐钢琴演奏家说自己最喜欢的音乐是《小苹果》一样,旁人总会觉得这事儿有些不合适,虽然也说不清到底哪儿不合适,但就是觉得奇怪。

在“二战”之前,为了方便人们识别,黑人的音乐都会被贴上一个非常不友好的标签,叫种族音乐(racemusic)。

不过,这种情况到“二战”之后就改善了不少。

一方面,随着黑人在战场中的英勇表现,他们的话语权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黑人消费市场不断扩大,他们不愿意买印着“种族音乐”的唱片。

黑人们觉得“种族音乐”对自己来说是骂人的话——你骂我,我还为你消费,我贱啊!

于是,唯利是图的商人们,就把种族音乐换了一个说法,叫“RhythmandBlues”(节奏与蓝调),后来简写为RB。

今天的节奏蓝调和当初的节奏蓝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当初的节奏蓝调有很多是描述困苦生活的,今天的节奏蓝调大部分是描述金钱和性的成功与失败。

如今我们比较熟悉的RB歌手也很多,国外有玛丽亚·凯莉、碧昂丝,国内有陶喆、王力宏。

05

乡村音乐

那些乘机离去的乡村音乐家

“乡村音乐”这个词是为了区别于黑人音乐而出现的,最开始乡村音乐是在美国南方兴起的。那时候城里流行的都是爵士乐,日后成为流行音乐根基的乡村音乐还属于“非主流”,所以乡村音乐之前的名字并不太好听,叫“乡巴佬音乐”(hillbillymusic)。

乡村音乐是有代际划分的,第一代就是从“布里斯托尔现场”走出来的卡特家族(TheCarterFamily),而且这家人和美国前总统卡特算是远房亲戚。

在第一代这期间,还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就是美国弄了一个“乡村音乐之都”,这个地方叫纳什维尔。当时纳什维尔最红的有两个人,女的叫佩茜·克莱恩(PatsyCline),男的叫吉姆·里夫斯(JimReeves),两个人都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都是因为飞机失事。

随着飞机的坠落,纳什维尔乡村风也就不再大众了。

后来有人和这两个坠机去世的前辈有着相同的命运。他就是乡村音乐大师约翰·丹佛(JohnDenver)。他那首著名的歌曲《乡村路带我回家》(TakeMeHome,CountryRoad)应该无人不晓。邓小平当年访美的时候,为他表演的就有约翰·丹佛,当时也唱了这首歌。

第三代之后,乡村音乐开始和各种流行音乐风格结合。和迪斯科结合的时候,就叫“乡村迪斯科”,和说唱结合,就叫“乡村说唱”。流行音乐排行榜冠军的位置不再只属于来自城里的歌手,一些被大城市认为是乡村的地方也诞生了排行榜冠军歌曲,也诞生了大明星,比如泰勒·斯威夫特(TaylorSwift)。

06

爵士乐

Jazz最早竟然起源于美国的红灯区文化

如果提起爵士乐,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小资、有格调。譬如,当年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上映时,所有人都在谈论20世纪20年代,即爵士乐的纸醉金迷。

然而今天被写作“Jazz”的爵士乐一开始可没有这么光鲜亮丽,甚至有些让人不好意思提起,因为它来源于美国的红灯区文化。

19世纪,美国的风月场里总有几个黑人拿着白人的乐器吹拉弹唱,为等待的客人们助兴,演奏的时候也几乎不穿衣服。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黑人性能力比较强,通过音乐传递“正能量”,有助于客人发挥神力。

难免会有客人觉得好奇:这帮人演奏的什么音乐?这时候,如果赶上有点儿耐心的老板,会从美国黑人音乐如何形成开始,为大家详细讲解。

当然,大部分客人没有这个耐心,所以老板就会简单称其为“Jackass”。后来,这种音乐越来越普及,直接叫Jackass显然不合适,于是就省略了三个字母,改成了“Jass”。但是把Jass贴到墙上之后,总是有几个手欠的把“J”给揪下来,剩下“ass”(屁股),很不雅。于是“s”被改成了“z”,这样就不会闹误会,Jass也就变成了今天的Jazz。

07

摇滚

不骗你,“摇滚”这个词其实是余光中提出来的

这个夏天,一档叫做《乐队的夏天》的综艺,让摇滚火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当大家都沉浸在“RockandRoll”的氛围当中的时候,我不得不的扫兴的说一句,其实摇滚乐早就死了。

怎么回事?听我娓娓道来。

首先,说一说摇滚这个词的英文“RockandRoll”,这其实是两个动词的结合,“rock”代表摇摇晃晃,“roll”代表滚来滚去,合起来是摇摇晃晃滚来滚去,简称“摇滚”。据说最开始是诗人余光中翻译的。对,没错,就是写《乡愁》的那个余光中。

“RockandRoll”这个词当年之所以在音乐行业被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猫王”。他标志性的舞台动作容易让人联想到性暗示,于是为了形容他演出现场的独特魅力,人们就用“RockandRoll”这个有暗示意味的俚语为他的音乐贴上标签。其他不明就里的人看到“RockandRollMusic”很惊讶,因为这个词到他们脑子里会自动带上性的联想。带着好奇,大家纷纷购买,没想到还不难听,“猫王”就这样在市场上分得了第一杯羹。

其实在“猫王”出现之前,“RockandRoll”这个词就已经出现了,它是用来形容晕船的,或是在船上晃晃悠悠的状态。后来被黑人广泛使用,形容一种精神抖擞的状态,并且创作了一些用“rock”或者“roll”命名的歌曲,都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活力,比如《摇我》(RockMe)、《摇滚连锁酒店》(RockandRollInn)。虽然歌曲没有明确指出是在性方面的活力,但是让人们不由得往这个方向联想,想着想着,诞生于船上的“RockandRoll”就不知不觉到了床上。

08

死亡金属

中国忠实的朝圣者

说到死亡金属,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阴森恐怖的。

不过今天我要告诉你,其实他们都是外强中干罢了。

有一段时间,以死亡金属或者黑金属为代表的极端金属音乐在国内蔚然成风,于是有的演出商看到了这方面的市场,把很多外国死亡金属乐队请到了中国。

演出商为了更加体贴地招待这些死亡金属乐队,没有带他们吃烤鸭,而是带他们去吃了卤煮。

结果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关于他们的那些可怕传说都是PS出来的,因为他们见了卤煮并且知道这是动物内脏之后,有的瞬间就吐了,有些人甚至当即解散了乐队。

那时他们才发现,原来自己组建了这么多年的死亡金属乐队,以为自己特别“死亡”特别极端,结果这里的老百姓才是最“死亡金属”的,食用内脏是家常便饭。

面对国外死亡金属乐队这样的反应,国内演出商也是没有想到,为此在辞别他们的时候,特意送了几张DVD作为礼物,其中一张DVD是电影《满清十大酷刑》,结果进一步加深了那些外国乐队对中国死亡金属情结的崇拜,乃至很多乐队来中国演出,都不再怀揣赚钱的目的,而是以膜拜的心态来我们的卤煮店和DVD店朝圣。

或许你会质疑了:你说的这些都是从哪听来的,靠谱吗?

其实这些都不是我说的,是他告诉我的

如果你看过《乐队的夏天》,那你应该对他不陌生,他是专业乐迷的之一的王硕。

他这个人就像刚刚讲的那些故事一样有趣。

年过30的王硕是个典型的北京大男孩,文化记者、美食编辑、资深乐评人,只要跟玩沾边的事他好像样样精通。然而对于精力充沛的王硕来说,丰富多彩的媒体工作并不能满足他,年他创办了人气网络广播“坏蛋调频”,成为了中国播客“教父”,完美的诠释了“生命在于折腾”这个真理。

做了几年,把“坏蛋调频”做到小有名气之后,王硕再次不安分起来。

俗话说的好,不想当专车司机的编辑不是好乐评人。

这一次他选择的新工作是专车司机。

年,彼时的王硕正在《周末画报》任职,当他辞去这个在外人看来非常不错的工作,去开专车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丫可能疯了!”

但王硕显然并不这么认为,他十分享受这个身份,认真地做起了专车司机。

还一不小心就因此走上了事业巅峰,成为了中国专车领域的KOL。不仅把开专车遇到的趣事写成了书,还用挣到的钱接济“坏蛋调频”。

除了这几个title之外,王硕还当过演员,干过很多的事情。

他最近还出了一本书——《如何假装懂音乐》。

刚刚那些新鲜有趣的知识,全部都出自这里。

除了我说的那些,你还能在书中知道很多冷知识,比如:

如今特别流行的脏辫,是雷鬼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为什么乐队的主唱和吉他手老打架?

凭什么唱歌的也能拿诺贝尔奖?

鼓手最后会被机器取代吗?

朋克和金属到底是不是死对头?

......

这本书不严格遵循时间的先后关系,而是从各种音乐风格的承继关系入手,以讲故事的手法将关于各种音乐的主要知识娓娓道来,既有料,又好读。

堪称不可多见的幽默版流行音乐史。

转发这个王师傅

以后听歌就不会只会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8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