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属 >> 金属发展 >> 春节礼品过渡包装的思考仪式感高大上新春
《资本滩》陈思瀛
购物买买买,下单一时爽,货品到家却有了新的顾虑。不知大家是否和笔者一样,有过如下相同的经历:
网购了一样商品,到货后打开一看,产品只占了快递箱的一半空间,另一半全是泡沫等填充物;
或者,面对层层加码的包装无从下手拆开,只能动用剪刀、美工刀。但是,除了见了明晃晃的刀具心生恐惧外,还容易弄坏产品本身;
又或者,购买了一件盒装商品,结果包装之严实,让你产生拆不开包装时的挫败感,再三尝试都打不开会让人气到想“摔盒子”。如果,身旁是着急等开盒的男友/女友/孩子,他们的催促会让这种负面情绪演变得更激动。
不仅如此,我昨天在拆完4个礼品包装以后,准备下楼丢包装垃圾时,竟然发现包装垃圾如此之多,我双手一次还拿不下。这令我不禁思考,过度包装是从何时开始,又是如何侵占了消费产业链?
仪式感,高大上?
如今,每到逢年过节,各大商场充斥着各种礼盒。我曾经看到一款新春巧克力礼盒,一共10块巧克力,装在一个金属制造的类似“日默瓦公文箱”的盒子里,看起来确实非常“高端大气上档次”,当然价格也“毫不逊色”。当时我对它的评论就是“货次价高”,感觉这个物美价廉的反义词用在这里确实得当。
但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这款商品的购买量其实并不低。华而不实的过度包装,背后是商家趋利的心理,同时也存在消费者对精美包装的客观需求。
一定程度上,精美细致的包装能够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能给部分消费者带来自用或者送礼的仪式感,线下购物在包装上下功夫便成了众多商家吸引眼球的一大战略。
当然,网络购物更是过度包装的重灾区。为了让消费者觉得,网购商品是配得上这个价位的,于是商家就把包装变大,外包装上印上巨大的logo,加上塑料封膜,配上贺卡,加上印有品牌logo的纪念品,将里面的商品各个独立包装,再各自加上一层气泡膜。
护手霜、便携充电宝这类小型物品网购时,便经常出现上述过度包装情况。但是,一只护手霜或者一个便携充电宝真的需要3个箱子的保护吗?
商家也有苦衷
羊毛出在羊身上,过度包装是由消费者买单。消费者在支付了必要的商品价值后,又不得不支付额外的包装费。
很多包装已经背离了其应有的功能,市场监管局也曾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等相关监督政策,但为何该类问题迟迟难解决,商家又为何甘愿冒违规风险也要继续给商品“穿衣服”呢?
笔者采访了一位朋友“杨老板”,其在淘宝行业开办店铺近6年时间,他提到了包装问题的另一方面。其实,快递企业也会叠加包装,同时暴力分拣问题也令商家不得不加大对商品的“保护力度”。
杨老板告诉我,他之前所在片区的快递员提过,快递物品如果外包装完好,内物破碎,快递公司没有责任,反之就不能免责。网购开始初期,易碎或贵重物品,快递员会要求商家包得比较复杂,用塑料泡沫或废旧纸张填充,加上纸盒后再裹上厚厚的胶带。但随着淘宝和京东的退货退款机制更“倾向”于消费者,有坏损就赔,扣快递员工资。之后所有的快递都开始层层加码了。
暴力分拣问题的持续存在,也让不少商家头疼。分拣员人手不足,高强度工作的情况下,追求效率成了首要任务,很容易造成快件损坏。为了保证商品不被退货,商家选择通过加强包装来避免损坏。
最终还得靠治理
如今,尚存的过度包装问题涉及消费、环保和快递行业,具有一定的解决难度。但问题本身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背道而驰,违背了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理念。
据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在这些包装废弃物中,大部分是过度包装产生的。
遏制商品的过度包装,最有效的手段还得靠法律法规加以刚性约束,使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让违法企业受到经济上的处罚,付出高昂的违法成本。
笔者认为,广大消费者也迫切地希望,商品能真正回到物美价廉的最初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