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属 >> 金属前景 >> 2003年,温州打火机斡旋CR法案,我们
年,12月17日,中国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的一则通报,让温州大大小小的打火机生产商长舒了一口气。
这则通报的内容是,欧盟暂不把打火机的“CR”标准,作为《通用产品安全指令》的参照标准,也就是说,中国打火机暂时没有进入欧盟市场的技术性障碍,我们可以放心的出口了,也意味着我们中国民企第一次打赢了“反倾销”的官司。
为何一个小小的打火机会上升到这样的高度?欧盟所谓的“反倾销”的依据又是什么?“CR”标准对中国的打火机的出口有何影响?我们是如何应对的?
打火机的“前世今生”
我们人类文明的发展与“火”息息相关,正是因为学会了用火,才使我们能够战胜黑暗和寒冷,驱逐野兽,获得食物,是“火”的出现推进了社会的进步。
几十万年以来,我们从天然取火,到人工取火,从钻木取火、打火石到火柴,以及今天遍布全球的打火机,人们不断的改进取火的工具。
在世界各国,“打火机”已成为家庭常备的物品之一,无论你抽不抽烟,家里备一支打火机,是必不可少的。
而说起打火机的起源,最早应该能追溯到17世纪中叶,人们从军用手枪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火绒手枪打火机。
那时的打火机,无论样式和原理和现在我们常用的一次性打火机,都不相同,它是在机械煤油灯和火绒盒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由于它是人类第一批用于取火的机械装置,因此被史学家定义为最早的打火机。
当时,采用机械取火的打火机,是作为奢侈品存在的,更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在火绒手枪打火机出现以后,那时在欧洲的引火工具,逐渐发展为火柴盒和引信线打火机,你没有看错,打火机的历史,是比现代火柴要早一些的。
引信线打火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些接近如今打火机的外观了,它采用煤油灯的棉芯作为引线,以钢和黄铜作为外观。
在十九世纪2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种金刚砂轮打火机,由摩擦金属片产生火花,而我们现在打火机的原理也是基于此。
30多年后,科学家采用了“火石”替代了原有的设置,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成为现代打火机不可缺少的部分。
如今一提到打火机,就和烟具联系在一起,其实打火机的诞生,就是为抽烟做准备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一名青年文艺兵叫尔弗雷德·丹希尔,在一次前线的慰问演出中,他听到战士们抱怨,因为火柴受潮,而经常点不着烟,于是决定研制一款可以在风雨中打火的工具。
两年后,一种用金属盒和顶盖构成的“打火机”问世,这应该是现代“一次性打火机”的原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用天然气中提取的丁烷更容易作为打火机的燃料,在二战时期,已经有了气体压缩技术,人们把丁烷气压缩到打火机身中,并且设置了可以调节火焰大小的开关,和现代的打火机,已经相当接近了。
那时因为战争需要,打火机常被当做军需物品使用,它可以提供火源,烹饪食物,甚至可以充当镜子,和为士兵挡子弹。
随着时代的发展,打火机也不仅仅是以实用为主,设计者加入了很多艺术元素,那个时代的打火机,是现在很多收藏家的“宠儿”。
而现代一次性的打火机,她是由日本人在年生产的,因为“廉价”和方便,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
而它所谓的“廉价”只是相对传统打火机而言,而现在真正占据市场的是我们的国产打火机。
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的打火机占据了全球百分之八十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外国人使用最多的中国商品。
在我们国内一次性打火机的售价也就是一两块钱,据说它的批发价是在5毛钱以下,大家回想一下,似乎这十几二十年来,打火机的价格从来就没有变过,而相比其他随市场的通胀和人工成本,增长五六倍到十几倍的其他产品外,除了粮食不涨价也就是打火机了。
曾经风行一时的“转轮火石”打火机基本上已经淘汰,现在市场上大多是压电陶瓷打火机,而这种打火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压力容器,以前它们依靠转轮火石产生火花,如今则是依靠压电陶瓷来产生电流,借此点燃机身内部的液体丁烷,它和压力火枪的原理并无区别,实际上一个小型防风打火机的外焰形成的高温足以和喷火枪媲美。
如今我们使用的一次性打火机,基本上是由20多种不同的部件组成,要想完整制造出一个一次性打火机,至少需要,注塑,冲压,电镀、喷涂、超声波、焊接等十几道工艺,而需要的各种设备更是高达几十种。
我们现在家庭所用的打火机,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寿命也是足够的,用了上百次,即使没用完,就损坏了,也根本不心疼,只因为它的价格确实够低。
一次性打火机取代火柴,成为烟民们和我们家里引火的标配,最重要的原因是它操作简单,性能可靠,即使一个孩子,也能简单学会,最关键的,还是两个字“便宜”。
“美战”的“折戟”和“欧战”的“凯旋”
那么,在国外我们的打火机究竟是什么价格呢?
目前在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我们的国产一次性打手机的价格,基本是一美元到一欧元不等,从价格上来说,似乎它们是我们的6到8倍,但是考虑到各国的基本工资和消费水平,他们和我我们对一次性打火机的概念也基本相同,就是“便宜”。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的烟民数量达到11亿以上,打火机成了这些人的刚需,再加上一次性打火机毕竟是消耗品,再加上价格便宜,丢掉也不可惜,在这种损耗下,一个标准烟民,每年怎么也得买七八个打火机,这就形成了极其庞大的消费市场。
看似一个一次性打火机的生产需要十几种工艺,几十种设备才能完成,但是其综合下来的人力成本并不是很高,否则也不会十几二十年来,没怎么涨过价。
中国生产一次性打火机的企业,也是能省则省,能用就行,这样虽然质量上有些不过关,但是购买一次性打火机的人,看的可不是它的质量。
打火机低廉的价格,已经告诉了人们,这种东西根本用不了多久,也的确如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少见过把一次性打火机的气用完的。
在我国,一次性打火机每年的生产总量,能达到亿支以上,其中65亿支是要出口到欧美等国,这样几乎占据了对方七成以上的市场。
当然,我们的一次性打火机的“出海”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年到年这两年间,我们从万支每年,增长到了近3亿支,几乎完全占领美国打火机的低端市场。
正当我们中国的一次性打火机在美国市场狂飙突进时,美国出台的CR法规,几乎让我们丧失了在该国的整个市场,这条法规是为保护美国儿童安全为由,规定在美国市场上低于两美元的打火机,必须安装儿童锁。
儿童锁的设置其实并不复杂,制造成本也并不高,而大多数美国的一次性打火机,都安装了安全锁,当然它们的成本,基本上也都在两美元以上,这条法规针对的谁,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CR法规的出台,当时没有引起我们国家任何一个生产商的重视,不熟悉市场规则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他们发现的事情不对的时候,已经为时太晚。
当美国各大商场,以儿童安全为由,拒绝销售没有安全锁的中国一次性打火机时,我们根本没有任何准备,短短一年时间,我们出口美国打火机的贸易额,下降了七成以上,整个美国市场对我们关上了大门。
但是上面说过,儿童锁的设计并不复杂,而成本也不高,为何我们国家的打火机厂家没有使用呢?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产权保护问题,当时儿童锁的专利,已经被外国人注册,我们如果仿造的话,必然会涉及其他的法律问题,如果选择购买专利的话,必然会导致成本增加,也就使我们丧失了价格优势。
当时如果我们自己研制的话,即使没有侵权,但专利认证机构,并不在中国,而且提交手续繁琐,即使一切顺利,也需要一年多时间,如果对方存心拖延,两三年也可能拿不下,而市场早就被对方占领了,因此,CR法规出台的时候,结局就一定注定了。
我们虽然当时丢失了美国市场,可在欧洲市场上,我们依然做得风生水起,仅在年,我们销售到欧盟市场上的打火机就有5.5亿支以上,按照这样的速度,欧洲的一次性打火机市场被我们占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为了打压我国产一次性打火机的销售,欧洲著名的打火机生产商,如BIC公司、东海公司等,他们推动欧盟实行美国式的CR法规,并且多次加税,温州烟具协会副会长的黄发静就接到了欧洲打火机协会会长克劳斯丘博的电子邮件,直接点明了欧盟正在拟定进口打火机的CR法规草案。
几年前的美国的案例还历历在目,此时任何一个中国打火机厂家,再也不敢小瞧CR法规了,这不仅关系到各大民营企业的收益,更是会影响到整个中国打火机行业的发展。
我国的商务部对此特别重视,外经贸部的官员立刻和黄发静等温州烟具协会的负责人,前往欧盟,和他们进行交涉谈判。
而此时BIC公司再一次向我们发出了反倾销调查,为什么说是再一次呢?因为中国在美国市场折戟沉沙,不仅仅只是因为安全锁的问题,还有BIC公司在其中推波助澜,他们用的还是同一种手段,那就是“反倾销”。
我们所知的贸易型技术壁垒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由各种标准组织,相关企业,和技术协会在背后推动的,其中很多相关企业会起到主导作用,他们力争使对自己有利的条款成为技术法规,在国际竞争中,形成打败对手的优势,CR法规中的“安全锁”就属于贸易壁垒。
除了贸易壁垒,他们采用最多的手段则是“反倾销”,当初我们正是缺少对于这些方面的了解,才会在上次美国之争中,处处受制。
BIC公司如此的针对我国的打火机企业,其核心无非是“利益”两字,作为世界著名的老牌公司,BIC以法国为基础,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西班牙等国都有分公司,在当时的打火机行业,可称之为“巨无霸”的存在。
除了打火机以外,他们还生产钢笔、剃须刀等产品,自年,BIC公司在美国生产打火机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就抢占了市场百分之五十的份额,而BIC公司的经营策略则是“薄利多销”,以较低的价格将竞争对手打垮。
可是,当中国一次性打火机进入美国市场时,BIC公司在价格上没有了半点优势,按照当时销售额,BIC在两年间丧失了百分之七十的市场,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这时他们不得不以贸易壁垒和反倾销等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年,5月9日,BIC公司以“反倾销”的名义状告中国打火机企业,并提出向我们的57家公司征收反倾销税,可是当时的中国企业对此置若罔闻,只有三家企业前去应诉,而这三家比初裁的关税大幅度下降,而其他52家公司,则被征收了.85%的关税。
正是在美国之战中吃过亏,这次针对欧盟提出的反倾销调查,我们所有的打火机生产厂家积极应诉,并积极行动,他们一边向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反映情况,寻求政府的支持,一边请专业的律师应对这次诉讼。
在法庭上,我们的生产厂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阐明了我们价格低的原因,并且同时联络当时欧洲的打火机进口商,因为这种不公正的贸易行为,只是维护了少数生产商的利益,而损害的是进口商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而我们最终胜诉的原因是欧洲没有温州以外的同类产品,没有可比性,引用温州烟具协会有关人士的话就是:
“我们温州烟具协会自己集资,自己请律师、专家,付出了多少努力,现在终于取得彻底的胜利了。事实上,我们生产的打火机本就没有对欧洲的打火机厂商造成损害。因为欧洲根本就没有金属外壳打火机的生产厂商。我们的可充气金属外壳打火机与欧洲本地厂商生产的一次性塑料打火机之间的差别很大,我们是占理的。”
现在大家明白了,我们的一次性打火机为何会如此快地抢占国外市场吧?我们选用的材料是金属外壳,并且可充气,售价才一美元,而对方的产品是塑料的,售价两美元以上,消费者选择什么,自然一目了然了。
而据后来的证据显示,因儿童操作不当而引起火灾的,大都是他们生产塑料打火机,因此当初我们企业才会对CR法规嗤之以鼻,也因此导致了美国之战的失败。
痛定思痛之下,我们的打火机生产厂家也在研制符合CR法规安全要求的打火机,特别是星海集团在CR法规出台的两年后,便已取得CR法规的安全认证,因此我们才有底气应付所谓的贸易壁垒和反倾销。
此次反倾销案的胜诉,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民营企业应诉反倾销的第一次胜利,它使我们更加熟悉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具有非凡的意义。
温州“打火机王国”的发展和现状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人发明的一次性打火机流传到我国以来,精明的温州人立刻就从中看到了商机。
那时日本人的打火机采用的是金属外壳,制造精巧,价格当然也不低,刚刚传到国内时,它是作为礼品赠送和身份的象征,装饰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为那时候的中国人连饭都吃不饱,买盒火柴都心疼,更别说起步两三百人民币的的打火机了。
但是精明的温州人却发现这个东西大有可图,他们把从日本购来的原装打火机,拆开后重组,仔细研究后,发现仿造这种东西,相当简单,为了控制成本,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很快,一种和日本打火机相差无几的产品就被造了出来,因为其远低于日本货的价格,立刻就取得了市场优势,进而大卖。
见有人干这个发了财,周围的乡邻亲朋纷纷跟进,几年间,温州就成了中国最早的打火机制造地,那时候打火机的生产都是以家庭为主的小作坊,他们为了控制成本,不断的改进外观和设计,价格也由原来正品的十分之一,降到了几十分之一,随着市场竞争的惨烈,他们的价格也是一降再降。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温州产”打火机的品质也与正品相差较大,但是不同日本货走的高端路线,温州的打火机反而以实用为主,因此自温州打火机企业成立以来,他们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从不是什么日本货,而是当时的引火工具“火柴”。
特别是在年以后,一些移居海外的温州人陆续回国,他们很快发现这种物美价廉的打火机,相比国外同类产品,要更具优势,由此开始,温州的打火机就陆续“出海”。
当时不管国内外,只要出现一款新型的打火机,温州人都会把它改进、仿制并量产,在价格上,温州人的优势是其他国外企业无法比拟的,“温州产”打火机的成本不到正品的五分之一,扩大规模后,成本后会更低。
以当时国外进口的电压力打火机为例,在我国销售的单价是四块钱,而购买温州人生产的同类打火机,一两元就可以了,如果大规模的批发,有可能降到3毛钱以下。
正是这种压倒性的优势,短短几年间,外国打火机几乎被全部驱出中国市场,而在国外,日本、韩国、台湾苦心经营多年才培育出的市场需求,在我们物美价廉的温州打火机的进攻下,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大半市场落入温州人的控制当中。
在年的时候,温州打火机的年产值就超过了5.5亿美金,占据了全球金属打火机市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已成为温州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同时也出现了林光,黄发静等一批“打火机制造大王”
而如今我国的温州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除了本地企业外,很多外国的知名品牌,也选择温州的工厂代工,其中就用曾经和我们针锋相对的BIC公司。
正因为我们有了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在成本和规模上,完胜那些有辉煌历史的老品牌,“世界打火机制造之都”的名誉,温州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