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属 >> 金属前景 >> 3D打印并购再起,细分赛道竞争激烈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杜壮
近日,3D打印龙头企业Stratasys与DesktopMetal宣布,双方已达成最终协议,将以约18亿美元的全股票交易形式完成并购。此次交易将结合Stratasys在聚合物3D打印方面的优势与DesktopMetal在规模化生产方面的领先技术,满足制造业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DesktopMetal的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RicFulop表示,两家公司的合并标志着一个转折点,将推动下一阶段增材制造的大规模生产。
相关人士曾指出,合并后的企业预计在年将实现11亿美元的营收,并有望成为业内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随着增材制造技术在批量生产中的应用不断得到拓展,3D打印行业也将迎来更多机会,细分赛道竞争更加激烈。
国内并购少融资多3DPRINTING
对于Stratasys与DesktopMetal双方来说,收购并不是一个新概念。DesktopMetal在金属、陶瓷和修复牙科3D打印领域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在整个年进行了多次收购。其通过频繁的收购,实现了从材料到工艺的全面集成增材制造解决方案组合。他们拥有包括硬件、软件、材料和服务在内的完整产品线,支持金属、复合材料、聚合物、陶瓷、沙子、生物相容性材料、木材和弹性体等多种材料,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更大的份额。
而对于作为聚合物3D打印领域龙头企业的Stratasys来说,它是FDM3D打印技术的发明者,其核心技术包括FDM和PolyJet技术,另外通过收购还拓展了DLP、SLA、SAF等技术。
此次交易完成后,预计将有50%以上的收入来自终端部件的制造和大规模生产,而以上领域是增材制造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凭借在航天航空、汽车、消费品、医疗保健和牙科等领域提供互补的产品组合、成熟且极具规模的研发团队、出色的产品上市基础设施和健康的资产负债,合并后的企业将致力于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持续创新。
近年来,3D打印热度不断提升。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的3D打印企业并购还比较少。相关资料显示,国内企业并购有金石三维收购广州雷佳、谷风(东莞)三维、苏州大鲸三维,联泰科技收购汇通、峻宸三维等案例,不过国内目前融资案例较多。年,国内共有3D打印融资案例34例,国外共有融资案例例,相比于年均有较大增长。中国3D打印头部企业快速布局3D打印产业化,多家企业拥有较高的3D打印设备与材料年产能/年销量。
产业布局向集聚发展演变3DPRINTING
3D打印是一种基于数字模型、分层堆叠和实物生产的新型制造技术。近几年来,3D打印技术在世界各主要国家大力支持下,全球3D打印产业快速发展。3D打印技术在玩具、工艺品、飞机、火箭等高精密零件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制造商来说,3D打印为其提供了一种更快、更无缝的方式来创建定制零件,如固定装置。制造商过去常常将金属设计发送到固定装置制造车间,然后等待六周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产品。通过3D打印,用户可以输入设计,并在大约20分钟内获得一个由超强尼龙材料制成的固定装置。
3D打印按原材料的差异,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打印,均可应用于制造业各领域。但受制于成本因素,目前非金属打印应用领域更为广泛,市场份额更高(占据年全球工业级设备出货量91%以上);金属打印现阶段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高价值量领域,但呈扩散趋势。目前设备中大型化和国产替代趋势明显,产业规模和降本形成正反馈,未来技术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从产业链而言,目前全球范围内非金属路线仍占据主导(上游原材料产值、中游设备出货量、下游应用场景),据WohlersAssociates数据,年全球3D打印工业级设备超2.6万台、原材料产值超25亿美元,其中高分子分别占比为91%、82%;金属设备市占率为9%,跨过“0-1”阶段。在我国,由于下游应用主要为航空航天领域,因此金属路线占据主导(工业级领域份额超50%),考虑到航空航天未来的需求,行业增长或具有持续性。
对于产业链的布局是当前3D打印发展的关键之一。位于安徽芜湖繁昌经济开发区的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园里,有增材制造产业链上游的新材料、数据软件企业,中下游的整机设备和生物医疗、汽车工业、文创工艺等相关应用服务的制造、供应商。据了解,该产业园投用10年间,集聚了62家增材制造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9家。年园区总产值达13.8亿元,同比增长%,呈现出特色明显、区域集聚、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不仅是芜湖,目前西安、广州等地都在打造3D打印特色产业,布局完善产业链发展。相关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增材制造产业整体实现从研发创新向产业规模化发展转变,装备实现部分对外依赖到自主生产转变,应用实现从原型制造为主向直接制造扩展,产业布局实现从零散分布到集聚发展演变。
进入千家万户3DPRINTING
从《“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打造增材制造产业链,到“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发展增材制造,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统计,年我国增材制造企业营收约亿元,同比增长31%,高出全球年均增长水平约10%。
《-年中国3D打印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产3D打印企业还处在发展上升期。3D打印设备的研制生产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北京殷华、陕西恒通智能机器、湖北滨湖机电为代表的部分企业,依托高校研究成果,对3D打印设备进行产业化运作,实现了整机生产与销售;另一种是以南京紫金立德为代表的部分企业,采取引进技术与自我开发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了3D打印机的整机生产和销售。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3D打印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全产业链相关企业数量超过余家,以增材制造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数量从年的1家增长至年的22家(含新三板),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由年的20余家增至年的近家,其中规模过亿的企业数量由年的3家增至年的42家。
从应用端来看,目前,我国3D打印产业典型应用场景正在加速推广,已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医药等39个行业大类。预计今年我国3D打印产业规模可达亿元左右,年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
不仅如此,3D打印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如用于脊柱、关节以及创伤类融合手术3D打印骨科植入体制造领域高额收购案例层出不穷。截至年5月,捷迈邦美收购OSSIS、强生医疗器械收购EIT、史赛克公司收购K2M,这些骨科巨头公司先后完成了对3D打印骨科植入体公司的收购,而该赛道仍持续吸引着全球医疗器械产业的目光。
艾瑞咨询发布的《年中国3D打印行业报告》显示,随着消费升级推动技术进步,未来3D打印市场竞争较为分散。在工业级满足高精尖需求,在消费级则更为离散,满足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甚至可能更多应用于客户更愿意溢价支付的产品。
在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左世全看来,3D打印正在从工艺制造走向设计制造,从非承载件走向承载件,从单个鉴定走向过程鉴定。3D打印装备将逐步走向大尺寸(大成形面积)、高效率(多激光器)、新技术(飞行打印/金属粘接剂等)、精细化(微纳米金属打印)。“未来,在部分领域,3D打印可能成为代替减材制造和等材制造的加工方式,走向批量化生产,进入千家万户,并在太空打印、细胞打印和4D打印领域取得更长足的突破。”左世全说。
相关研究认为,未来十年,全球3D打印产业将仍处于高速增长期,而中国在不断突破技术壁垒的过程中,产业持续增长,将迎来大规模产业化时期。
编辑:艾丽
审核:赵涵
政审:王军善
终审:朱永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