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

人物志量其材质,稽诸五物

发布时间:2024/12/22 14:34:55   

(读《人物志》笔记第十期)

月兮书记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这个“一”指代什么呢?在《道德经》中,“一”是基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我的理解中,可以用一个“虚”字表示这个“一”,“虚”为道体,所以得“一”天地清宁。#人物志#

上一次读到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观人察质,先察其平淡,再求其聪明。“清和”可以看作是老子讲的“一”,因其平淡。

原文:“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著于厥体矣。”

圣人不是只有一位,中国人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只要自己去肯去做。然而每个人心目中的圣人,可能不太一样,但这无关紧要,只要认为圣人身上聚集了无数的优点,是学习的榜样就可以了。

明白之士和玄虑之人,都是偏于一方面,不能兼二,唯有圣人能兼具二者之美。为什么圣人能兼二呢?就如同前面说的“平淡”一样,只有平淡才能调和五材。

量,衡量,评价。稽,考察。五物,金、木、水、火、土。评价一个人是否为人才,需要工具,五物就是所需的工具。人才对照五行,那么人身上也就具有了五行的特征。

原文:“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人体的骨骼与木属性对应,筋腱与金属性对应,气与火属性对应,肌肉与土属性对应,血与水属性对应。

朱熹曾说:“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刘劭想要发挥的,就是曾子的观点,只是他并不求诸于内心,而求诸于诸相。相千差万别,归类为五。

联想到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真是异曲同工,这一句本来是勉励人的,这里也可以用来知人观人。

木,生生不息,骨植而柔,就如同木的特质,如此才可以任重而道远。骨起支撑作用,对应”仁“的品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81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