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属 >> 金属市场 >> 中国古代,哪一部分人热衷于穿铁鞋,到
文章引言: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由此可见穿“铁鞋”的行为,从中国古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前几年,在网上流行穿铁鞋的新闻,有很多人穿着几十斤的铁鞋,可以自由行走,主要是可以健身,目前为止也被吉尼斯收为世界纪录之一。
那么大家就疑问,中国古代就有一部人热衷“穿铁鞋”,真的只是为了健身吗,他的出现有哪些特殊的历史背景呢。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一句俗语,可不是诗句,而是来源于《景德传灯录》中的一句佛语,传灯录大体意思是佛法可以开愚见智,就像黑暗中的灯光一样。
“铁鞋”出现于诗词中,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夏元鼎的一首《绝句》: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首诗是说,诗人想学道术,从崆峒山一直走到湘江,本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思想,寻求其中的真谛,万万没有想到,反而越来越糊涂。把坚固的铁鞋都磨破了,也仍是不得其解。
在一个不经意之间,突然答案就出现在脑际,竟然如此简单。
佛学的推进,诗人的追崇,逐渐的“铁鞋”概念逐渐成为现实。
中国古人,开始用金银铜铁各种金属,制作成可穿可用的铁鞋。
其实,中国历史典籍中,关于“铁鞋”的记载并不多,主要从考古中发现。
浙江地区,在一个南宋的墓地众,发现一双银鞋子,两片鞋帮,鞋头弯弯向上翘起,鞋子的底部,还有精美的花纹,距今大约有多年的历史。
吉林地区,一个古墓中,出现了一双真正的“铁鞋”,形状和木屐相似,铜板制成鞋底,表面鎏金,周边稍微向上折起,留有穿绳子用的小孔,鞋子底部还有鎏金的铜钉。
根据考古学者鉴定,这些“铁屐”,一般是武士穿戴,便于攀登和行军。
内蒙古一个古墓中,出土了一双鎏金银靴,是陈国公主的陪葬,做工集美绝伦,头部尖尖翘起,帮与底焕然一体,曲线优美,在两侧还有两只栩栩如生的凤凰。
古人在日常生活之中,也穿一种比较真正的“铁鞋”。
一般情况之下,都是在鞋子的底部,镶嵌上一些铁钉,可以牢牢抓住地面,帮助人民在湿滑的道路上行走。
“铁鞋”的价值,最初只是一件生活物品,后来发展象征身份的陪葬品,久而久之,“铁鞋”进入文学界,频繁进入诗文,成为一种精神寄托。
“铁鞋”所具有的象征意蕴,让文人感到亲切,也可以表现文人的风骨。在文人的心灵世界之中,“铁鞋”成为一种精神枷锁,负重前行,寻找人生中的意义。
这个时候,“铁鞋”已经不是一个生活用品,成为他们信仰的坚持和守护。
而到现代,也有很多人热衷于穿“铁鞋”。
年,一位煤炭工人,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患上脉管炎。一位中医建议他在腿上绑上沙袋,加强筋骨的锻炼。
由于沙袋不方便,于是就专门为自己做了一个“铁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穿着。就这样疾病好了,身体越发地看见。
年,贵阳市一个表演活动中,张正辉穿着一双重达斤的铁鞋,在舞台上行走自如,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走近科学”节目,也专门为他录制了一期节目,经过检测,身体各项指标都非常的好。
年,唐山市,58岁的张福兴,也穿着公斤的铁鞋,在小区内锻炼,有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穿“铁鞋”也被引进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小编认为,穿铁鞋并不是关键,而是自始至终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