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属 >> 金属发展 >> 关注丨走近首批宁夏杰出人才,聆听他们的奋
5月31日,自治区召开表彰座谈会,对首批获得“宁夏杰出人才奖”的何季麟、孙涛、彭凡3位同志表彰奖励。他们分别作了交流发言,讲述了自己奋斗、创新、奉献的历程。
何季麟:矢志不渝筑“钽”途
“作为一名扎根宁夏50多年的老科技工作者,能够获得这样的荣誉和奖励,我十分激动。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广大科技人才的关心、鼓励和鞭策。”5月31日,首批“宁夏杰出人才奖”表彰座谈会上,受到表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名誉院长何季麟动情地说。
何季麟一辈子与科学技术结缘,几十年与冶金、材料相伴。
年,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的部署,钽、铌等战略稀有金属材料的科技研发与生产建设搬迁至石嘴山市,建立厂。
年到年,一批名牌高校的热血青年,义无反顾来到宁夏贺兰山下的戈壁荒滩,开启了稀有金属钽、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漫长征程。
何季麟始终记得,年引进日本生产工艺和依靠自主技术初创时期的艰难历程:“当年引进的日本钽粉工艺比电容量仅为μfv/g—μfv/g。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年我们开启了钽、铌制备新技术的自主研究开发工作,并迅速攻克难题,将钽粉比电容量提高到了μfv/g,完全淘汰了日本工艺。”
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决定改造厂生产技术工艺,计划全套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先后考察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Fanstill、Cabot和NRC三家公司,提出了引进技术与装备的诉求,但遭到拒绝。
唯有靠自己才能改变局面。从年至年,何季麟和同事们艰苦创业,刻苦攻关,成功实现了钽、铌技术的重大突破,先后进行了7项钽铌湿法、火法、钽丝加工、钽铌及合金精炼重要技术改造工程,研发了氟碳酸钾、电容级钽粉、细径钽丝、合金熔炼等一系列主导产品,产能也分别达到年产吨、吨、吨和75吨的世界级规模化生产能力。
“我和同事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父母先后过世我都未能前往尽孝。”何季麟说,确立中国钽铌工业的世界地位,是他和每一个同事的初心。
年后,何季麟和同事们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和装备垄断,并叩开国际市场大门,用实力赢得国际同行的尊重。
如今,中色(宁夏)东方集团有限公司的钽、铌产业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雄厚技术功底,有效地保持了公司以每年0μfv/g左右的量级递增速度,渐进式将商品级高比容钽粉的比电容量提高到10μfv/g、μfv/g、00μfv/g水平,目前实验室研究水平已达00μfv/g以上。目前,主导产品钽粉、钽丝在技术、产品档次和质量等方面与世界同行同步,某些品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品90%以上销往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等。钽丝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0%;综合质量和市场占有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钽粉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居世界第二位。
何季麟表示,愿在有生之年,围绕稀有金属和新材料的研发,继续发挥余热,再立新功。(记者 朱立杨 左鸣远 文/图)
孙涛:医者仁心铸医魂
5月31日,手捧着首批“宁夏杰出人才奖”证书,宁夏医科大学校长孙涛回望自己走过的人生旅程,感慨万千。
孙涛当过码头工、挖过渠,当过赤脚医生。作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他记得年11月参加高考的那天,坐在陶乐中学靠窗的位置,拿笔的手冻得直哆嗦,要使劲儿把手搓热才能答卷。
年3月,孙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宁夏医学院,随后考上硕士研究生、出国留学,学成归国后回到宁夏工作,走医院管理岗位。44岁时,孙涛走上宁夏医学院院长的岗位。
任职之初,孙涛为学院建设提出“四大目标”:以“大医学院”的理念建设新校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争优保良”、创建宁夏医科大学、建成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认为孙涛是好高骛远:一所只有3个专业、在校学生不足人的西部地方医学专科院校,拿什么实现这四大目标?
18年过去了,曾经的“梦”在孙涛推行的大力改革中一一实现。如今,宁夏医科大学在校学生接近1万人。
孙涛是一名医学教育工作者,但他始终不忘自己学医的初心。在他任主治医师时,曾创下这样的纪录:一个人主管20多张病床,一上午连续为6个病人做穿刺,连着三天三夜做手术。即使他走上管理岗位后,仍坚持奋战在医疗工作一线,遇到颅内动脉瘤等高难度手术,一个急诊电话他第一时间赶到手术台。“救死扶伤是医者的使命,如果一个医务工作者没有敬佑生命和服务患者的仁心,又何谈有事业心,又怎能在医学科研领域中不断创新、进步?”
宁夏是癫痫疾病的高发区,癫痫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对患者身体、精神、婚姻、教育、就业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行医过程中,孙涛亲眼目睹了患者的疾苦,将癫痫病的治疗作为自己在科研领域的主攻方向。他带领团队在全国较早开展大脑半球切除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小脑电刺激治疗癫痫”基础研究,用8年时间完成专著《神经外科与癫痫》,出版第一本《岛叶癫痫》,并创建自治区颅脑疾病重点实验室,大力引进、培育、选拔神经医学科研人员。如今,这支首批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已经成为宁夏乃至西北地区神经学科人才的培育基地、颅脑疾病研究的科技创新平台;医院神经外科也已发展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疗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先进行列;孙涛被誉为国内“岛叶癫痫”研究第一人。
“‘修德济人、笃学精术’是宁夏医科大学校训,我希望带动更多年轻人投身医疗健康事业,用仁心仁术铸医魂,为患者托起生的希望。”孙涛说。(记者 尚陵彬 文/图)
彭凡:独具匠心走“新”路
5月31日,在首批“宁夏杰出人才奖”表彰座谈会上,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凡回顾了自己干事创业的历程。
年,彭凡大学毕业走进宁夏长城机床铸造厂车间时,看到的是炉火与钢液齐飞的铸造车间,工人浑身上下一般黑。
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让彭凡萌发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改变铸造行业“傻大黑粗”的工作环境,实现自动化生产。
在把“傻大黑粗”的铸造车间蜕变为现代化空调车间的征途上,彭凡记不清遇到过多少难题,又怎样咬牙把难题啃下来。
三峡电站的70万千瓦水轮机叶片等大型铸锻件曾长期依赖进口,国际上仅有少数几个国家具备供货能力,不仅采购价格高,供货周期长,并且处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年,彭凡毅然决定承担起研制三峡电站叶片的任务,啃下这块硬骨头。“国外能干成的,我们为什么干不成?共享集团愿意承担研制任务。”
勇往直前,不惧风险。彭凡任项目组组长,参与研究每一个技术细节,最终按期成功研制出三峡电站巨型叶片,经检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举实现国内首创并替代进口,共享集团也借此成功进入世界水电市场。
类似的事在彭凡带领共享集团前进路上还有很多。
独具匠心,创新不止。一路走来,彭凡带领共享集团实现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的国内首创,建成世界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综合集成技术领跑世界,彻底改变以手工为主的多品种小批量砂型铸造生产方式,公司近10年研发费用投入占消费收入比重大于5%,变制造为“智造”。
如今,在宁夏共享集团的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3D打印设备自动运行,厂房里仅有的几个技术员坐在干净明亮的中央控制室远程观察、记录。3D打印设备的“小房子”里,推入砂箱,铺砂、打印喷头喷出树脂,交替进行。每层砂的厚度只有0.3毫米,是一粒砂的直径大小。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让铸造行业从“傻大黑粗”变成“窈窕淑女”。
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路上困难很多,想要实现突破,只有一个理由——坚定地走下去。”彭凡相信只要坚持创新发展,传统行业一定能获得更广阔的前景。(记者 张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