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属 >> 金属资源 >> 金属铸币核心知识体系三铸币是如何贬值
是格物资本旗下内容大类目之一
“金属铸币”内容系列从属于
第一部分:六大要素
第二部分:劣币良币
本文是“金属铸币核心知识体系”第三部分
货币是一种价值载体,具有价值储藏功能。金属铸币的贬值问题,是货币学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我们在上文《劣币和良币》中指出,金属铸币的币值有“内在价值”和“法定价值”之分,并由此衍生出足值和不足值的概念。内在价值和法定价值的接近(偏离)程度,决定了一枚铸币的足值程度,越接近,越足值,越偏离,越不足值。
有时,金属铸币会因各种原因,从“足值”变得“不足值”,这个变化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铸币贬值”。
铸币贬值一般分两类情况:一是在流通过程中的贬值,二是在重铸或改铸过程中的贬值。
流通过程中的贬值
铸币在流通过程中的贬值一般有三种原因:自然磨损;人为削剪或偷挫;民间私人伪造铸币。
一、自然磨损。一枚金属铸币在流通过程中,经过长期地在人们手中频繁流转和换手后,自然会产生一些磨损,由此导致其重量下降,相应地,其优质金属含量下降(金含量、银含量、铜含量),其内在价值下降,而法定价值不变,它就会变得“不足值”,这个自然磨损的过程中,铸币就发生了贬值。一般而言,由自然磨损造成的铸币贬值,被认为是正常贬值,因为这个贬值发生过程,没有刻意的人为因素主导。
▼图:英格兰王国(-年)早期铸造的一种银币,被称为“Penny银币”,下面这枚是在爱德加国王在位时所铸。这种银币,由于文字和图案都是凸起的阳文,在流通中很容易被磨损,导致图案和文字变得模糊不清。图片来源:coinarchives.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