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

古人是如何制作铜镜的两千年前的中国铜镜上

发布时间:2024/8/24 17:24:03   

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正因为如此,往往,时代过去了,文物便凝结在过去时光,被取代或被遗忘,即使仍然叫着过去的名称,但已完全是两样情境。

一、以铜为镜

今天我想带大家看的便是大唐的海兽葡萄镜。

它也是“镜子”的“镜”,但是这镜,和我们今日每天用以照看衣装、化妆、修容,光亮足以纤毫必现的西方传入的水银玻璃镜全然不同,这是从上古有青铜铸造器物时就已经存在的青铜镜。今天我们说光可鉴人,这个“鉴”字,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示意图。

大家可以看看上图的甲骨文,第一个是我们今天经常使用的监视的“监”字,老老实实的一个象形字:上方是人的大眼睛,看着下方一个大大的器皿,十足的临水照花人啊。然而这也并非孤芳自赏,而只是凭藉器皿中的水面反映出容颜。

我们可以想像,古人一定是从随处的水泽倒影中见到自己,而后借着器皿装承了水,这临水照花,也就不需要到户外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大盛,于是,这个监字就从了金,也就是我们在看到的第二个字。

那时的“监”以吉金打造,更从大器皿承水,发展成了镜,其中的关键就在于青铜的金属属性。当金属合金溶为液体,浇注于模范之中,待冷却成形,将没有纹饰的一面更加打磨,便可鉴容了。

由此,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从距今多年前、最久远的齐家文化开始,铜镜大概的形式就已经出现,光亮的一面用以鉴容,功能为上;而另一面的中央,有镜纽可以系绳,方便手拿或固定,镜纽的周围还会有繁复的纹饰花样。

从这时候开始,各朝各代的能工巧匠,各展本事,青铜镜子逐渐变成了他们的时代的最佳代言人。

二、菱花入袖

明末清初时,东西方的交流愈加密切,欧洲发展已然成熟的水银玻璃镜传入中国,前面节目中我们提到,对世界充满好奇眼光的康熙皇帝,也开始设立了玻璃厂。

《红楼梦》里有一个场景,说刘姥姥见到迎面走来满头簪花的自己,现在看来,她面对的便是这种西洋的穿衣镜了。可见,青铜镜成为历史,并不是近代才发生的事,而是早在清三代,它们就已经走入历史。

由清代开始,宫廷内开始对收藏的古铜镜进行登记、做成图谱,编成了《西清四鉴》四本大书。清代宫廷甚至为收入书中的古镜设计了像书册似的函装书匣,将它们陈设于宫殿之中。

您知道吗,当清宫开始如此大规模地整理青铜镜,也就意味着它们已被典藏、被翻页了啊,因为人只会把珍贵而不再使用的东西好生收纳起来,让它们成为一段历史。

而台北故宫博物院则将这一批珍藏的青铜镜,重新展示在了世人眼前。年,台北故宫开启了长达两年的特展“皇帝的镜子”,在这两年中,我带了一拨又一拨的学生前往观看,他们见了这些大到需要架起,小到可以盈怀、揣入袖中的菱花形状铜镜,好像突然可以意会到汤显祖的《牡丹亭》所写:“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那种“揣着镜子偷偷照看,又不好意思被人看见”的趣味,倒影带着朦胧不清的美感,用一句台湾流行了大半年的话来说就是:“就像爱情一样”。这大半年流行着,无论说什么话都加上这一句,比如“天气阴晴不定,就像爱情一样”;“交通混乱,就像爱情一样”。那我们这朦胧不清的美感,也是“就像爱情一样”啊。

在那场特展中,每一面镜,都将它们的时代带到我们眼前:战国镜的背面有三山、三鹿、四山围绕纽钉,铺地纹饰有羽状,有云雷,有草叶,一镜一世界,整个神州大地草木扶疏,流风云雨,百兽跃腾,生机盎然。

请您想象一下:亲眼见到一面青铜镜的繁密纹饰,甚至亲手把它捧在手心。这时,您会惊异于它仅仅0.3-0.4公分的厚度,工匠工艺之高,叫人叹服。

进入汉代之后,铜镜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人文意识越加高亢,生活样态更缤纷,或者也可以说,是从自然更往人靠近了。比如我们能看到: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铜镜,比如文字镜:“宜高官”、“宜子孙”、“家常富贵”,甚至联珠文句,如“常贵富,乐未央,长相思,勿相忘”等,在这时,文字已经是镜饰的主体

在这里,我要特别向您介绍一种被西方称为“TLV镜”的纹饰,就是在铜镜背后,有形似字母TLV的纹饰。这种铜镜刚出土时,非常令人讶异,怎么会两千年前的中国铜镜上,还能看见英文字母呢?

后来,随着更多出土文物的佐证,我们才知道,汉代人把他们日常喜欢玩的“博局”,也就是棋盘游戏也铸造在铜镜的装饰上了啊。这些文物像不像时光留给我们的解谜游戏。

三、狻狔葡萄

铺垫了这么多,我们终于要讲到今天的主角啦。在那场“皇帝的镜子”特展当中,我最想放到您的多宝格的,就是这件盛唐时期的海兽葡萄镜。

当我们面对这件国宝,首先,您会发现,铜镜背面居中的镜纽,竟然不是单纯的圆形乳钉,而是一只可爱的匍匐趴坐的狻狔。

“狻狔”是什么呢?听着这读音,看这不熟悉的字,您可能很难想象它的样子。不过汉代以来的传统就是铜镜上一般会安瑞兽,这么一来,这狻狔必定是只神兽了!

没错,最早在《穆天子传》里就有记载:“名兽使足走千里,狻狔、野马走五百里。”这狻狔在古代传说里走着走着,就变成了龙生九子中“好坐”的第五子了。这“好坐”,难道是“喜欢坐着”的意思吗?实在还不够形象啊。那让我们再来看看唐传奇中的“狻狔”。

唐传奇《杜子春》里,杜子春为人性格落拓,因不事生产,导致家财散尽,遭亲友厌弃。他老走在长安街上,仰天长叹。

有一天,他遇见一个老人,老人问他:“你何故叹息啊?”杜子春就对着老人感慨了一番,说亲友如何凉薄啊,等等。老人听完了,问他:“那么多少钱,可以助你脱困呢?”他说:“三、五万可矣!”结果,老人竟然当场就给了他百万之资。

然而,杜子春拿到这么多钱,有没有振作起来呢?他没有,因为他一得了钱,生活依旧如故,坐吃山空,不多长时间,他又回到长安街上叹息了。

就像童话故事里都有一而再、再而三的铁律一样,当杜子春又在街上叹息的时候,老人像个有求必应的神灯巨人,再次出现了。就这样,故事又重复了一次,直到第三次,老人出现的时候告诉他:“此而不痊,则子贫入膏肓矣!”意思就是:这次再不努力的话,你就真的没救了!

听到这句话,杜子春一下子觉悟了,他说:“我这般落拓邪游,亲友无不远离我,只有您三次救济、三次给我机会,我该如何报答您?”故事听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猜到了。其实,老人的身份是求仙炼丹的道士,于是杜子春帮助他守住炼丹炉,作为报答。

但是这份工作有一条规则,就是杜子春必须不言不语,无论面对何种惊吓胁迫,都必须一声不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像闯关游戏一样:杜子春眼前出现了旌戈铁甲、千乘万骑叱咤张弓,雷电火轮、大雨磅礴,再一会儿,猛虎、毒龙、狻狔、狮子、蝮蝎哮吼,眼看就要扑咬吞噬他。

亲爱的朋友,您看,我们的狻狔终于出场了。在这个唐传奇故事里,虽然还是没有告诉我们狻狔究竟是什么,但是,一听这架势,它必然是恐怖凶猛无比啊。然而,同样是唐代,我们在海兽葡萄镜上看见的它们,却是团团围住镜纽中间的母兽,正在快乐撒欢。

每一只的姿态,每一只的表情完全不相同,但都同样萌萌地、娇憨地,彷佛被摄相机咖擦一下,捕捉到了生命最欢愉时刻的灵光一刹。您再仔细看,所有的狻狔置身在葡萄、苜蓿、藤草之间,外圈有鸟儿飞翔,如果我们可以为这面铜镜配音,那必定是鸟儿雀跃拍翅,风在林间,脚蹄扑扑,轻快到让人想一起打滚啊!

有葡萄,有苜蓿,全是中亚传入中原的作物,那我们这狻狔,到底何方神圣呢?是的,也许您已经从它的模样猜道:正是百兽之王狮子啊!

四、结语

中原大地原本没有狮子,汉代时因为进贡,这种猛兽才来到了中国。大唐之盛,经丝路而来的奇珍异兽,不可胜数,当中也包含狮子了,所以,这异国来的巨兽才会成为人们想象中神兽的原型。

看到这里,您是不是也喜欢上了大唐的气象?不论来者何人、何物,我们总有办法将他们纳入神州大地,幻化成吉祥瑞兽、生气勃勃,葡萄苜蓿迎风摇曳,狻狔腾跃,好像说着:这就是我大唐气象!

狻狔葡萄镜因为数量极多,几乎算是盛唐最大最流行的一种题材类别了,它之所以也被称为“海兽葡萄镜”,其实也是更清楚地表明它来自海外的身世。讲到这里,我要忍不住感叹了:真的是一镜一时代啊。我由衷地感激这些留下的文物,让我们得以看见时代的美丽容颜。

大唐真的是多彩多姿,像是随时都有故事发生;那个没有说完的杜子春的故事,您一定要找来读,那是一个关于“爱”,关于虽然失败、但却更加美丽动人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297.html
------分隔线----------------------------